Tariff 不是唯一!關稅英文一次學懂,對等關稅、貿易戰都不再霧煞煞

Tariff 不是唯一!關稅英文一次學懂,對等關稅、貿易戰都不再霧煞煞

最近美國總統川普關於關稅政策的新聞炒得沸沸揚揚,你有在關注這波時事嗎?還是跟著股市的波動一起坐上一場刺激的雲霄飛車呢?關稅的增減聽起來似乎和我們的日常生活關聯不大,但其實它對我們的消費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!今天,讓我們從簡單的關稅英文知識入手,幫你釐清這場貿易戰的迷霧,讓你在這個全球貿易風暴中不再渾渾噩噩!

關稅與貿易相關英文字彙

1. Tariff 關稅

Tariff是政府對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商品加徵的一種「稅」,主要目的是讓進口商品的價格變高,以促使消費者更傾向購買本國的產品。這樣的政策也能保護國內產業,避免外國商品以過低的價格影響本地市場。例如,在台灣,進口的車輛可能會被徵收高達30%的關稅,這是為了保護國內的汽車產業。

常見詞語搭配:
• impose a tariff 加徵關稅

e.g. The government imposed a tariff on foreign cars to support local businesses.
例:政府對外國車加了關稅,幫助本地企業。

 

2. Import 進口 / Export 出口

Import 就是從其他國家購買商品,讓我們可以買到本地沒有的東西、資源,或更便宜的產品;例如在台灣,我們進口最多的是原油,因為台灣本身並沒有沒有產石油,因此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。

Export則是將本國的商品賣到國外,這樣可以讓企業賺錢,並促進經濟發展,同時也能讓其他國家享受本國的產品或技術。台灣出口最多的是電子產品,像是手機、電腦和半導體,銷售全球。

常見詞語搭配:
• import goods 進口商品
• export products 出口產品

e.g. Taiwan's most influential export is semiconductors made by TSMC,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lobal market.
例: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出口電子產品就是台積電的半導體,在國際上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力。

 

3. Trade war 貿易戰

Trade war是指兩個國家互相對對方的進口商品加稅,就像在打「貿易仗」。這麼做通常是想逼對方讓步,比如改變某些不公平的貿易政策。但貿易戰也可能造成兩邊商品都變貴、出口量相對減少,影響整體的經濟。例如這次川普對很多中國商品提高了稅率,中國也做出回擊。但有些台灣產品也被列入加稅名單,像是金屬零件和電機設備,因為有些台灣工廠是在中國設廠、出口到美國的。

常見詞語搭配:
• start a trade war 發動貿易戰
• trade war between A and B A與B之間的貿易戰

e.g. The trade war between the U.S. and China made some Taiwanese products more expensive in the U.S.
例:美中貿易戰讓一些台灣產品在美國變得更貴。

 

談判與政策相關英文字彙

1. Trade deal 貿易協定

Trade deal是指兩個或多個國家之間,針對「商品怎麼買賣」所達成的協議或合約。這些協定通常會規定哪些商品可以免關稅、以及要遵守哪些規定,或是雙方要給彼此什麼優惠。簽訂貿易協定的好處是能讓商品進出口更方便、成本變低,也能促進國家之間的合作。像台灣和紐西蘭簽過一份自由貿易協定(ANZTEC),讓台灣的水果和工業產品出口到紐西蘭時可以少繳或不用繳關稅,幫助台灣農民和企業拓展市場。

常見詞語搭配:
• sign a trade deal 簽署貿易協定
• a free trade deal 自由貿易協定

e.g. Japan and the EU signed a trade deal to remove tariffs on cars and food.
例:日本和歐盟簽署了一項貿易協定,取消汽車和食品的關稅。

e.g. The two countries are still negotiating a trade deal to help small businesses.
例:這兩個國家還在談貿易協定,希望能幫助小型企業。

 

2. Retaliatory tariff 報復性關稅

Retaliatory tariff是指一個國家在被別的國家加關稅後,為了反擊或報復,也對對方的商品加稅。這是一種用來施壓的手段,目的是要讓對方感受到損失,進而回到談判桌、重新協商,是貿易戰常見的手段之一。

常見詞語搭配:
• impose retaliatory tariffs 加徵報復性關稅
• retaliatory tariffs on 對某些商品的報復性關稅

e.g. China imposed retaliatory tariffs on U.S. soybeans and cars after the U.S. raised tariffs on Chinese goods.
例:在美國對中國商品加稅後,中國也對美國的大豆和汽車加了報復性關稅。

 

3. Quota 配額

Quota 是指政府為了保護本地產業,限制某種商品的進口數量。例如,一年最多只能進口多少噸的稻米或牛肉。這樣可以避免外國的便宜商品搶走本地產品的市場。台灣對進口美國牛肉就曾設下數量上的quota,以保護本地畜牧業。

常見詞語搭配:
• set a quota 設定配額

e.g. The government set a quota for rice imports to protect local farmers.
例:政府為了保護本地農民,設了稻米進口的配額。

 

經濟與市場影響相關字彙

1. Supply chain 供應鏈

Supply chain指的是商品從原料開始、製造、生產、運送、到消費者手上的這整個流程。只要其中一環出問題,商品就可能延遲或變貴;新冠疫情時,全球很多工廠停工,貨運不順,導致供應鏈大亂,像是電子零件、汽車和口罩,都一度缺貨或漲價。

常見詞語搭配:
• global supply chain 全球供應鏈

e.g. The price of chips went up because of supply chain issues.
例:因為供應鏈問題,晶片的價格上漲了。

e.g. The global supply chain was affected by the pandemic, so many products were delayed.
例:全球供應鏈受到疫情影響,很多產品都延遲了。

 

2. Subsidy 補助金

Subsidy就是指政府發給人民或企業的錢,用來幫助他們在困難時期撐下去,例如遇到疫情、生意不好、物價上漲時;台灣在疫情期間推出的紓困補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

常見詞語搭配:
• government subsidy 政府補助
• receive/get a subsidy 領補助

例句:The restaurant got a government subsidy to help pay the workers.
這家餐廳拿到政府補助,用來幫員工發薪水。

 

3. Trade deficit 貿易逆差

Trade deficit 是指一個國家進口的東西比出口還多,等於錢流出比賺進來多。長期下來可能對經濟造成不好的影響,因為國內企業賺不到錢。像美國長期有貿易逆差,因為它進口很多中國、日本等國的商品,卻出口相對比較少,這也是川普政府發動貿易戰的原因之一。

常見詞語搭配:
• reduce the trade deficit 減少貿易逆差

e.g. A large trade deficit can hurt local businesses, so it became an important issue during the election.
例:龐大的貿易逆差可能對本地企業有害,所以在選舉期間大家常常討論這個問題。

 

雖然到目前為止,川普的政策和言論仍充滿變數和不確定性,但相信你現在應該已經能對這些動態有一些基本了解了!不曉得你對接下來可能帶來的影響和後果有什麼看法呢?歡迎在我們的粉絲團分享你的預測和想法!如果你對全球時事和商業英文有興趣,也別忘了關注我們巨匠美語的新聞英文課程,這裡有最新、最有趣的英文學習內容等你來探索!